虫害防制要从外环境做起
- 安欣虫控 2021/02/23 阅读 1897
- 安欣虫控 2021/02/23 阅读 1897
单位里面干干净净、井然有序,但虫害就是不能得到彻底、有效控制,室内发现有老鼠,客户投诉蚊子咬人。许多同事碰到这种情况时束手无策,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,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客户,如何解决虫害问题。其实,这时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:外环境的虫害防制工作你做好了吗?说不定这时你就会豁然开朗,是自己疏忽了外环境的虫害控制,外环境虫控做好了,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一、外环境在虫害防制中的地位
外环境是指建筑物外面的一切环境。外环境的特点是范围广、地貌复杂,是有害生物孳生、繁殖、栖息的重要场所。在城镇中包括公共环境和单位外环境。
1、外环境是虫害孳生、繁殖、栖息的主要场所
外环境范围广,地理环境复杂,各类虫害和鼠类繁衍、生息的条件完备。由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地制造和排放大量的废弃物,造就了各类虫害生存繁殖所需的物质条件,如垃圾、粪便、生活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各类积水等等。下水道、堆积物、垃圾为鼠类的生存繁殖提供了丰厚的食源、水源和栖息场所;垃圾、粪便又为蝇类的孳生繁殖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;环境中的各类水体都是蚊类孳生繁殖的必备条件;下水道、垃圾箱等建筑又是蟑螂的重要栖息场所。
2、做好外环境防制工作是降低虫害密度的主要措施
采取有效措施,清除和控制外环境中的虫害孳生地及隐蔽场所,使外环境中的虫害密度降低,室内的虫害密度才会随着降低,控制室内虫害危害成为可能,尤其是蚊、蝇的孳生场所几乎都在外环境中。
二、外环境虫害防制工作中的误区
1、本底调查工作不彻底或根本不进行本底资料调查,导致后期防制工作本末倒置。
在开展防制工作前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本底调查,如防制范围、地理环境,各类虫害的孳生、栖息环境,主要虫害的种群、密度等必须一、一调查清楚,并做好记录。只有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,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全面的防制工作。
2、施药不合理,投药不到位
外环境防制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大,如气温、光、风、雨水等。如夏天气温高,施药后很快挥发;下雨天施药被雨水冲刷,有些对光不稳定的药物在光线作用下分解失去杀虫活性等,都会影响药物效果。因此要根据不同环境条件,选择不同的药物、施药方法及施药时机,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。
在施药过程中投药不到位,如投放鼠药只注意明处,而忽视隐蔽处;如绿化带等处的鼠洞,下水道(窨井)、灭蚊幼药物(缓释块)沉于水底,不能保持水面有效浓度;垃圾箱内施药只在垃圾表面,而忽视了垃圾箱的内外壁及周围植被,等等,都不同程度影响了杀灭效果。
3、片面追求药物消杀效果,忽视了环境治理的重要性
在外环境防制中,环境治理十分重要,它是改变和清除鼠、虫害赖以生存和孳生、繁殖基本条件,从而有效控制鼠、虫害密度的重要措施,是有害生物综合防制策略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。而我们在实际防制过程中,往往只注重药物消杀,如对一些可以排除的小型积水,不予清除而只在水体中投放灭蚊幼药物。对环境卫生中存在的一些死角、堆积的垃圾不能及时清运,露天粪缸、粪便满溢等造成较大的孳生地,没有及时与客户沟通,争取客户的协作,共同加强环境治理;而只是一味地使用药物消杀,这既增大了用药量,影响了环境,又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三、如何合理开展外环境虫害防制工作
外环境虫害防制工作是综合防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外环境防制服务质量的好坏,直接影响一个区域包括室内的虫害密度。
1、认真做好本底调查,掌握服务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和虫情结构
不同种类的害虫由于其种群生态特征不同,控制手段和措施也不同,因此实施有效的防制工作中的前提是要掌握害虫的种群、密度和分布情况,才能确定防制范围、防制重点,采用何种措施、使用什么药物等具体行动方案。
2、重视环境治理,清除或改变害虫生存条件
外环境防制工作的重点是孳生地的处理和控制,环境治理是控制虫害孳生繁殖的根本性措施,如蝇类繁殖离不开垃圾、粪便;蚊类的繁殖离不开水等。我们在服务中要密切注意环境的变化,如卫生保洁情况,卫生死角,垃圾及较大积水等等有没有得到处理,要及时与客户取得沟通,对一些小的孳生地如小型积水在服务过程中就应及时处理。
3、根据虫害季节消长的特点,合理选用防制手段
如蝇类防制,针对绿蝇、大头金蝇和巨尾阿丽蝇,可大量使用捕蝇笼诱捕,能获得非常好的灭效(诱饵一般以鱼腥等荤性诱饵为好)。对绿化带、垃圾堆放场可用杀虫剂喷洒,同时使用灭蝇毒饵进行毒杀。而针对小家蝇,除了对孳生地治理外,采用杀虫剂杀灭是重要手段,重点应使用灭蝇毒饵毒杀,及在孳生地周围的树枝、绿化带上悬挂毒蝇绳等。
针对蚊类,除了定期使用灭蚊幼缓释剂或生物杀虫剂杀灭蚊幼外,在蚊虫的高峰活跃时期,还可适时采用空间喷洒杀灭成蚊。
4、正确使用杀虫剂,提高防制效果
在目前虫害防制中,使用化学杀虫剂仍然是重要手段,如何选择和使用杀虫剂对提高防制效果十分重要,在防制中一定要根据不同靶虫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杀虫剂、剂型及施药方法。
如绿蝇和巨尾阿丽蝇对杀虫剂抗性较小,可使用有机磷杀虫剂进行喷洒。而小家蝇则需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及其它复配型杀虫剂。
一般情况下,外环境不进行滞留喷洒。但在一定场所滞留喷洒能有较好的灭效,如在垃圾箱(房)、厕所等地,滞留喷洒可以杀灭由蛹羽化的成虫,因为刚羽化的成虫在1~2小时内还不能飞翔,只能爬行,此时采用接触杀虫剂效果很好。
在蚊类防制中,重点是对孳生场所进行处理,应针对不同类型孳生水体选用药物,对小型污水型水体一般使用化学杀虫剂的缓释剂,在大型水体如污水河、沟等可将药剂放于竹筒或塑料瓶内,瓶(筒)体钻小孔,间隔一定距离挂于岸边,使瓶(筒)浮在水面,让药物缓慢释放。
外环境灭鼠使用药物毒杀是主要手段,应选用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或大隆,毒饵适口性要好,除大面积灭鼠中使用统一毒饵外,在日常灭鼠中应选用适口性好的新鲜饵料。制作灭鼠毒饵最好是现拌现用。
外环境蟑螂一般为大蠊,主要在下水道、垃圾通道、垃圾箱等场所栖息,那我们应尽量不使用灭蟑胶饵和灭蟑颗粒剂,应尽量选择各种速杀手段,如热烟雾、药物喷洒等。
总之,各类虫害孳生、繁殖的场所绝大部分是在外环境,只有定期对客户单位周围的外环境开展防制工作,才能有效控制室内虫害密度。